您现在的位置是:新闻雷达网 > 生活

时隔30年迪士尼再翻拍,耗资2亿上映后票房扑街,9.1分神作被毁?

新闻雷达网2025-04-05 02:19:19【生活】85人已围观

简介

还记得1994年的那部《狮子王》吗?豆瓣上90多万人打出9.1高分,是无数人奉为动物版《哈姆雷特》的童年经典。可30年后——迪士尼最新推出该系列的真狮版前传《狮子王:木法沙传奇》上映,扑得无声无息。开分,豆瓣6.6,海外烂番茄新鲜度仅

还记得1994年的那部《狮子王》吗?豆瓣上90多万人打出9.1高分,是无数人奉为动物版《哈姆雷特》的童年经典。可30年后——迪士尼最新推出该系列的真狮版前传《狮子王:木法沙传奇》上映,扑得无声无息。开分,豆瓣6.6,海外烂番茄新鲜度仅55%。票房,目前国内6千万出头,全球不到1.5亿。相比2019年翻拍的那部真狮版,国内8.3亿、全球16亿多美元的票房佳绩,可以说是大滑坡。投资2亿美元,估计最终连本都回不了。为什么会这样——狮子王:木法沙传奇Mufasa: The Lion King答案,基本和大部分迪士尼电影翻车的原因一致:动画翻拍真人版。可以这么说,迪士尼的动画真人版一直是很奇葩的存在。它们耗资巨大。但能让观众满意的作品,却没有几部。原因只有一个:在真人版里,迪士尼的审美,逐渐走火入魔了。还是先从《木法沙》说起。和5年前那部真狮版《狮子王》几乎1:1复刻原动画不同。《木法沙》是迪士尼团队基于原作,重新为老狮子王——辛巴的父亲木法沙,写的前传故事。这原本应该是创作空间拓展和叙事革新的好机会。没想到,完全落入俗套:年幼时的木法沙,在和爸妈一起去寻找梦幻之地美莱蕾的路上,被一场突发的洪水冲走。双亲失散,还险些被鳄鱼吃掉。生死攸关之际,是另一头小狮子救了它——塔卡。两只同龄的小狮因此成为了好兄弟,塔卡带木法沙加入了自己的族群,一起学习,一起长大。看过预告片的朋友应该知道,这位塔卡,其实就是后来的大反派刀疤。而好兄弟最终为何反目成仇,本性善良的塔卡又是为何黑化,就是这部前传要讲的主线故事。和后来的阴险、狡诈、磕碜的形象完全相反。当时的塔卡,是狮群国王的儿子,未来是要继承大统,当新王的。但他天资平庸,尤其是在智慧勇敢的木法沙的对比之下,更是显得愚钝胆小。一次,塔卡的母亲被几头外来的白狮子围攻,木法沙奋不顾身地救下了她,而塔卡却被这场混战吓得逃走了。因为懦弱,原本对他寄予厚望的父亲失望至极,母亲也对木法沙拥护有加。后来,狮群遭到了白狮子的报复,一夜间灭族,木法沙带他们唯一的皇室血脉塔卡逃出生天。天资和胆识上的巨大落差,保护和被保护者的身份互换……种种对比之下,塔卡逐渐感觉失去了一名王子的尊严,并因此对木法沙产生了一些嫉妒。而更老套的是。最终导致这段兄弟情走向破裂的,竟然是一段三角恋。在逃亡路上,木法沙和塔卡遇到了一只母狮子莎拉碧,三狮关系就好比喜羊羊、美羊羊、沸羊羊。塔卡喜欢莎拉碧,但莎拉碧和木法沙两情相悦。最终,有情狮终成眷属。剩下的小丑塔卡,原本微妙的嫉妒之心迅速扭曲成仇恨,他为了报复木法沙,转头竟加入了给自己带来灭族之灾的白狮子阵营。然后黑化。简单来说,这个故事的设定其实跟《变形金刚:起源》很像,都是在弥补观众对兄弟变冤家之前的想象。但《起源》好就好在,它掀起了观众们对擎天柱威震天昔日情谊的意难平。而《木法沙》则全程是在对比狮子们天生的强弱,然后用仇恨堆砌出一个反派。在我们早知木法沙最终会成为狮子王的既定事实之下,这个故事几乎只交代了刀疤脸上的刀疤是怎么来的。没有意难平,没有填补遗憾。只有爽文大男主的成王之路,和生硬的反派黑化过程。好吧,既然故事稀烂,那么画面呢?迪士尼大概也是这么想。毕竟不管是真人版还是真狮版,把动画里的形象,用突飞猛进的CG特效呈现出来,才是影片的最大卖点。然而,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悖论:CG写实做得越好,影片就越尴尬突兀。怎么说?还是因为一个“真”字。逼真的特效,的确让影片增加了不少新看点:比如,狮子的毛发根根分明,每只动物的形象、动作和细节都非常逼真,非洲大陆的一草一木也充满了壮美的生机。看起来很写实。可是呢?诡异之处就在于,当过于真实的动物在过于真实的动物世界里说人话时,很难不让人一秒出戏。说话也就算了,还唱歌,边唱边舞。造成一种,动物不像动物,人不像人的突兀观感。那像什么?“只能是妖怪了”。过于登峰造极的CG特效,对于电影的技术发展来说,当然是一种进步。但对于改编一部迪士尼动画来说,却往往不是加成,反而很容易变成一种局限。同时。过于逼真,也会导致真人版不得不放弃一些元素:“演技”。没错,动画片的精髓之一,就在于不管是人物、动物,还是其他生灵,所有角色的表情、动作,都是丰富多彩,甚至是夸张于现实中人类的情绪的。就拿94动画版和19年真人版来说,对比相当直观:比如,辛巴和娜娜结伴去大象墓地。动画版,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,嬉戏欢闹。真人版,两只小狮并排走。又比如,刀疤吓沙祖。动画版,沙祖弱小无助,刀疤奸诈阴狠、倚强凌弱。真人版,大狮子捕小鸟。以及,两代狮子王的父子独处时光。动画版,木法沙对辛巴慈爱又宠溺,其乐融融。真人版,小狮子碰瓷大狮子。当角色的喜怒哀乐被封印在动物的皮囊里时,表情,就成了多余的东西。或许你会说:两者不能很好地融合吗?让动物也有喜怒哀乐?有人尝试过。但Sir觉得,恐怕,你未必敢看:△ 2019年的歌舞片《猫》仅仅如此吗?不。Sir觉得,迪士尼动画翻拍真人电影,最大的败笔在于:真人版剥夺了梦幻感。在技术可以轻易把幻想中的世界变成实景的当下,这么说可能有点矛盾。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,动画片(不论是2D还是3D)的呈现,永远比真人实景更能满足人们对二次元的想象,也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。尤其是迪士尼的童话公主系列。为什么?难道不是真实场景呈现的梦幻世界,更让人身临其境吗?话是这么说没错。但是请注意,迪士尼童话,一直以来主要服务的受众群体,都是偏低龄的儿童。所以,故事基本上都简单易懂,甚至浅显幼稚。就算是像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《灰姑娘》《美女与野兽》,这几部评分还可以的动画改真人版作品,故事也低幼到经不起推敲。因为它们在故事上都没有太大改动,几乎完全照搬动画片。而当这些故事被复刻成真人版时,观众就不得不用一种成人化的视角去看待,去在意剧情的合理性。毕竟公主们要谈恋爱,要冒险,要挣脱枷锁,要追求自由。然而,这些成人化的行为,迪士尼却偏用一个个低幼的童话去呈现。最终出来的效果就像是在用真人叙事,去演动画片。正义的主角,恶毒的反派,墙头草般的民众,几乎都是脸谱化一般的人物。放在动画里,合情合理。但在真人电影中,就显得突兀尴尬。就好比,你能津津有味地追更《名侦探柯南》到一千多集,却难以想象它能1:1翻拍成真人版。恐怕,光是柯南用麻醉枪打晕毛利小五郎,然后躲在对方身后用变声器去推理案情这一点,真人版拍不到第三集,就要大结局了。△ 妃英理坐那么近,怎么可能看不到毛利讲话没张嘴?那么问题来了,迪士尼动画就不可能拍好真人版吗?也不是。不过可能,需要创作者花费更多的心思,大刀阔斧地抛弃之前受欢迎的元素,打造一部全新的作品。比如,将其成人化。就像2014年上映的《沉睡魔咒》,迪士尼就大胆地将女主角换成了那个对公主下咒,让她变成睡美人的女巫(安吉丽娜·朱莉 饰)。让反派当上了主角。并且,这个电影还抛弃了迪士尼一贯的“王子救公主”叙事。最后让睡美人苏醒过来的,不是王子,而是为自己当年下咒一直深深自责的女巫。原来。真爱之吻,可以不是来自爱情,也可以是母女,或者女性之间的怜惜之情。或者2016年的《奇幻森林》。评分7.8,应该是迪士尼真人版电影中分数最高的一部,改编自1967年的动画《森林王子》。真人版剔除掉了原动画中的小女孩珊迪等次要角色,增加了巨蟒、棕熊、大猩猩等动物角色,为的就是突出男主角狼孩毛克利更独立冒险的成长之路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。除了贯彻迪士尼一向的“love & peace”的主题,电影也在用这个险恶的丛林,影射现实人间的复杂。比如,老虎代表仇恨,巨蟒代表诱惑,大猩猩代表野心。而一路帮助毛克利的棕熊和黑豹,则象征着遵守规则和解放天性两种教育方式。这使一部童话有了成人视角的解读空间。但显然。迪士尼并不愿意抛弃以往的“卖点”,也找不到与真实行之有效的结合方式,只好像个执拗的赌徒一样,在被证伪的道路上一路狂奔,只求出现奇迹。于是出现了《沉睡魔咒2》。于是出现了《木法沙》。在一种走火入魔般的审美道路上,一路狂飙。他们不知道有问题吗?也许知道。但对于一个庞大的公司来说,很多指令一经发出,就无法掉头了。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执行下去。就像近几年被吐槽最狠的:政治正确。前脚黑妹版《小美人鱼》才刚刚迎来口碑失利,后脚黑妹版《白雪公主》就出现了。当然。Sir一向认为,一定程度的“政治正确”没问题,像支持女权的《阿拉丁》,添加了LGBTQ元素的《玩具总动员》等片子,都得到了时代的认可。但迪士尼的出发点显然不是如此。它是执行指令,完成KPI。于是遇到网友的反扑,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怀疑这个方向是否有问题。而是为自己辩护:在宣传黑人版《小美人鱼》时,他们在外网发起了一个黑人小女孩看片反应的视频接力。意在说明,之所以选一个黑人女孩来演爱丽儿,是为了给更多黑人小女孩树立信心,提倡文化、肤色多元平等的观念。这的确没错。毕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,才是童话的意义。但回头再看网络舆论:当质疑这样安排的人,都会被视为“种族歧视”时。这所谓的意义,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?△ YouTube上黑人博主吐槽《小美人鱼》说到这里,你可能觉得,幸好《木法沙》是动物电影,和种族之类没啥关系,也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政治正确的问题。错了。因为狮子本身也是有黑白之分的。配音演员也有黑白之分。是的,你没看错,《木法沙》的配音阵容,和19年的真狮版一样,大部分都是非裔演员。除了白狮——他们选择了拔叔,麦斯·米科尔森。好吧,这其实对我们大部分人没什么影响,毕竟只是配音而已。但映照回电影:白狮子这个群体,正是因为肤色白,在狮群中遭到了种族歧视,后来被逐出族群后,他们聚到一起,成立了报复传统狮群的组织。你会不会觉得,这里有着某种别有用心的巧合?刻意倒转现实,会不会只是为了引发争议?这也是Sir比较担心的地方。虽然说,这可能只是一种巧合,只是迪士尼照着僵化的“规则”,一条一条往里套用的结果。但想着《小美人鱼》的争议让迪士尼收回了巨额的成本。想着他们接下来会拍摄更多这样的真人电影。又不免让人狐疑:对于他们来说。会不会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出圈了。钱赚到了。电影本身的好坏,就变得不重要了?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50)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